#彤雯科普時間 #Ct值是什麼
⚠️重點提示:
✅Ct值高或低代表什麼?
Ct值愈低、代表病毒量愈高,若其餘客觀條件相同、代表此病患傳染力也愈強。
👉🏻一般來說Ct值在34-40間,幾乎就不具傳染力。
✅台灣採檢最新標準:
只要病例的Ct值在34以上,就算陰性(判定未染疫)。而美國和日本Ct值需在40以上,才算陰性。
👉🏻這就是為何很多台灣人在國內檢驗是陰性,出國後卻被篩出陽性的原因。
✅最近染疫者Ct值大概是多少?
▪️60多歲的新北市獅子團群聚案,案1203:5/11確診時Ct值為18。
▪️宜蘭縣遊藝場群聚案,30多歲的案1202:也是5/11確診,當時Ct值為20。
✅ Ct值在染疫後的變化如何?什麼時候傳染力最強?
感染新冠病毒後,前期Ct值偏高
⚠️當有症狀出現時Ct值會下降
之後經過約14~20天後Ct值又逐漸回升(但也有案例是持續下降)
換句話說,Ct值的變動是條曲線:
#Ct值最低點就是症狀最明顯時
#也是病毒量與傳染力最高的時期
這也是為什麼指揮中心規定確診病例的接觸者,必須接受14天的居家或個別隔離措施,隔離期滿還要再接受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。
✅Ct值愈低就代表傳染力一定愈強嗎?
不一定。Ct值愈低確實代表病毒量愈高,但與傳染力並非線性的正相關。
👉🏻舉例:一名Ct值很低的重症患者,就算病毒量高,但其呼吸微弱,能釋放的病毒量相對有限,傳染力並不會更強。但若Ct值低,又不戴口罩到處趴趴走,當然就像個行動病毒擴散儀⋯🥲
⚠️所以重點還是在於是否做好防護!
✔️若為確診者:猛打噴嚏、飛沫噴濺力道大,或未戴口罩,傳染風險均會較強。
✔️若為一般人:能戴好口罩、不留口鼻縫隙,就能降低感染風險。
———
因為有粉絲傳來一篇關於Ct值的文章,問我是真的還是假的?我花了點時間查證,發現大多數寫Ct值的文章都有點複雜。所以我自己彙整重寫了一下,應該比較簡單易懂。
不過說真的,我覺得有關Ct值我們其實不需要去深究(除非你跟我一樣有資訊恐慌症)。我們只要知道怎麼防護能將影響到自己的病毒量降低就好⋯😂
Ps. 部分我參考的文章出處完整連結我放在留言處,跟我一樣有資訊恐慌症的人可以去看看😐